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的那么有道理,为什么ta就是听不进去

Arthur Chen 一杯咖啡 2021-12-06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非暴力沟通主题研修  

2017  我的沟通笔记系列

2017我的沟通笔记是一杯咖啡最新推出的栏目,聚焦如何提高沟通能力,提升对沟通状态的觉察,促进人与人之间理解,竭诚欢迎您来稿,长短,形式不限。


1

如果是你,

你会对关耳说什么呢?


从初中起,关耳和小海就是同学。在关耳的心中,小海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小海到外地读大学,毕业后关耳工作,小海选择读研继续呆在外地,虽然这些年两人相隔两地,还时常通过微信沟通。可是,就在读研期间,小海交了一个女朋友,生活的重心开始围绕女友展开,与关耳的距离愈加疏远,关耳很不开心。之后,传来小海和女朋友同居的消息,更让关耳深受刺激。


关耳这才明白,她对小海的感情已经很深。但是她不打算向小海表白。这一年来,除了回忆与小海的那些过往和对这段还没有开始的感情抱恨之外,关耳的生活别无其他,她甚至不知道接下去可以做些什么事,觉得生活挺没意义的。


关耳想放下这段深埋在内心的爱,但是始终下不了决心。为此,她来寻求帮助。


你可能会说

那就勇敢的试一次吧,即便不成功,也总算是知道了结局。

既然没有准备好开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放下,第一步是……

生活里没有别的事情的话,可能会一直关注这段感情走不出来,让我们来看看,怎么改变生活吧……

……


2

这些话,

我都对关耳说过。



结果是:无效。


你跟她提放下,她听不进去,你跟她提勇敢往前进,她也听不进去。就是怎么样也不行。


跟她来回拉锯快一年了,我也有些沮丧,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说也说不通呢!于是把这个case报给我在的督导小组。(注:心理咨询师会把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案例报给一个由咨询师同行组成的小组,一般由高年资的咨询师——督导师主持,督导小组其他成员也会给咨询师以帮助)



督导小组的成员在听我说了几分钟后,开始七嘴八舌,给出了各种自己的看法。可是,我对他们说的好像没什么感觉。一句话,淡而无味。


团体督导似乎陷入无果,督导师似乎也坐不住了。他亲自上阵,具体分析了这个人(此处略过),并且具体地指导我在咨询中,要使用某种技术,用了这种技术便可以……


当这个督导师还在具体地向我和大家解释这个技术怎么用的时候,我的脑海却飞速地奔向那个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的关耳了,此刻,我有点懂她了。


其实那个督导老师说的道理非常正确,这种技术我在临床中也经常使用,我也很清楚使用这种技术的必要性,在和这个人的互动中,我也曾多次使用。


但是,我真正在意的是,我那么想帮这个陷在一个不应该陷进去的感情中的女生,为什么她就是那么听不进去,再这样下去,要浪费多少大好时光!所以当他跟我说这些话,甚至在这之前,当整个督导小组其他成员说那那些看起来都很有道理的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触动。



这些我都知道啊,甚至早在来参加这个督导之前就知道。可我真正关切的,一个人都没有说。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关耳面对我的时候她的感觉。


她哪里是听不懂我说的那些道理,只是这些话并不是她想听的罢了!


3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

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



“小陈啊,其实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亲爱的,其实钱这样分配比较好……”


“亮亮呀,与小朋友相处,要这样做……”


我们通常以为,大概是道理太深了,对方还没理解,或者我们没有讲好道理,所以对方理解的和我们理解的不一致。因此,我们常常会把道理再讲一遍,举例子、说故事,想尽各种办法,旁敲侧击,试图让对方理解我们的“道理”。


也许对实在不懂道理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当你反反复复在那强调道理的时候,其实再不懂道理的人,只要智商没问题,都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了。


难道

关耳不知道,自己与小海的感情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吗?自然,她是懂得小海与女友的关系日切,两人要分开几无可能。


关耳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停滞不前,是因为放不下这段感情吗?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像,任谁都没办法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关耳不知道,要处理这段情愫,就是要学会放下吗?一点点的把他从那个神一般的位置挪走,不再日夜张望。



我说的那些道理,我想关耳都知道,而且时至今日,身处其中的她,可能比我还清楚。只是,我自以为是地以为关耳是因为不知道这些道理,所以才会陷在这样的局面中出不来。一如我的那些小组成员和督导师对待我的方式一样。


之所以还是听不进去,肯定是别的缘由。

我梳理了一下,大致有这四种可能性。



01

尝试过,但没有效果。


当我们吧唧吧唧给别人提供各种建议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当事人可能已经尝试甚至不止一次采用我们提的大多数建议了。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奏效,至少没有起到让当事人满意的效果。


所以,当你自以为聪明地讲道理的时候,对方感到的可能是另一次的无奈和失望: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以为我不懂吗?我早就试过了,但是没有效果!但是,看你还挺慷慨激昂,别人也只能陪着笑脸,点头称是,转身依旧迷茫。


这个时候,也许更该了解的是这样的问题:你已经采用过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实施的过程是怎样的。



02

害怕尝试,不知会有什么后果。


演员李晨最近拍了一则关于“电信欺诈”的公益广告。广告邀请了一些人,李晨询问他们对被骗者的看法,比较一致的是认为这些人“蠢”、“贪便宜”、“智商低”、“教育程度低”,怎么会连这种骗局都相信。


但是广告的用意不是为了说明这个,后面才是重点:然后,李晨向他们揭示了请他们过来的原因,原来他们的家人都是电信欺诈的受害者,而他们的家人正是因为担心家人对自己会有这样的负面评价,才没有告诉家人。此时,他们的家人就呆在一块幕布后面,听他们刚才的吐槽。


这个时候他们要听的绝对不是“不要再听信电信欺诈”、“碰到这种情况要与家人商量”、“怎么防止被骗”这样的大道理,而是关心自己被骗,家人会怎么看自己?可能会包容,可能会严厉批评,可能……他们这份“害怕”的理解,也许才是他们最想听的吧。


(李晨公益视频请戳下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3243tk2b&width=500&height=375&auto=0


03

知道结果,但不想要这个结果。


最近网上有个很暖心但也令人心酸的故事。四川最近的地震又引出人们对汶川地震的记忆,有个人在微博上留言,说自己9年前在地震中失去了心爱女友,自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未曾交往过别的女友,这个故事被人写成文章,标题里偌大的“还没有走出来”震动人心。


我有一个朋友说,她更愿意看到“泰坦尼克号”式的结局:幸存的一方努力的好好的生活着,然后心里也留有对方的位置。


我想这9年里有很多人也和这个男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这么做他早就做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怕是他并不想要这个结果,他还不能允许自己好好地活着,和另一个人牵手相伴。



04

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道理无效。


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属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如何我们把问题搞错了,那些解答再正确又有什么意义?


最近很多人关心的“格斗少年”命运,为何很多人并不赞同简单的把“格斗少年”送回家接受教育,也是因为这未必是问题的关键。“格斗少年”自然应该去读书、应该过上更正常的生活,从道理上讲是没错,但是“格斗少年”的问题恐怕不是让他们不去格斗而去读书这么简单,他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不改变,他们现在停留在“格斗少年”的状态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更符合实际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道理,根本就不是解开问题的钥匙。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事人道理都理解、也能接受这个结果,但是时间还没有流淌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候——有些人还没有做好道别,又该如何走出?


从长远的角度看,上述种种恐怕都是时间还不太够所致。


4

其实,

我们不缺道理。



心理学其实有个词专门用来解释这种现象,叫“阻抗”。“阻抗”的学理解释是指患者对治疗师、治疗过程的对抗,同时也是病人对自己理性自我的对抗(李鸣,2003)。虽然常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但是其实“阻抗”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很普遍。


我们常常会感到与另一个人的交流中,就是有那些“我说的那么有道理,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的状况,也能观察到自己“虽然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一生”的现实。


我们不缺道理。


即便不懂道理,当我们懂得这些道理的时候,也未必照做。


虽然有些“阻抗”在我们的意识层面也能识别,但是绝大多数的“阻抗”是属于潜意识层面的,难以察觉。


嘴里这么说,但是身体很诚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有些人力图要消除“阻抗”,总是在探究到底是什么堵在那里。有些人也因为自己有“阻抗”感到不好意思,明明别人说的很有道理,我还是听不进去,是不是我的问题?


我倒是觉得,别人听不进去,跟说的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你讲的他也不是听不懂,这叫重复劳动,本没什么意义;因为你讲的并不是他现在要听的,这叫自说自话,只是图自己开心。


我你


要知道,这不是对方存心与我们做对,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走到对的路上,一条可以与对方的心门对接的路。


我们执着地在“此路不通”的指示牌前面继续横冲直撞,没有想到可以换一条路试试看。


当然,这条路可能也是我们自己与自己内心对接的道路。当我们对自己的“听不进去”,对自己的“虽然懂得很多道理”困惑、沮丧、气愤的时候,不要忘了,也许是我们走错了道路。


5

该怎么说

才能走到对方的心坎?


1

慢下来,欲速则不达


是的,也许他的情况很紧急,也许他停留在那个状态太久太久,我们都很心急地,甚至比对方更想他摆脱这个状况了。可是,一个人处于这个状况那么久,岂是我们三两句话能够改变的?


与其想着怎么样尽快改变对方,不如暂停这个要改变对方的动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耳心中有小海十年了,岂能一时半会就发生颠覆性变化?


2

以情动人,才能以理服人


我们讲的道理,主要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自认为这个道理是比较适合对方的。然而,要走到另一人的心坎,哪里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也许这根本就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关耳好像在逐渐失去小海,而且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失去,对于强烈想和小海保持某种亲密关系的她,此刻她的复杂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啊!


3

要有用的道理,而不是更正确的道理


一个人道理讲多了,就会习惯1、2、3,要逻辑分层,总是希望越是严谨越好,其实你的目的是走到她的内心啊,你讲的那么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讲的对不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而是你讲的是否能被当事人接受。也许你讲的非常对,但是此时不宜,那就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


况且道理正确不正确的解释权,不是说的人来决定的,而是听的人。听的人认为“正确”的,就是有用的。


4

也许对方并不需要道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道理,道理他并不缺。他来找你,只是希望你能好好的陪伴他,听他说,或者给他一个清净之所。


外界试图教育他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声音实在太多,他自己对怎么处理问题也举棋不定。此刻他需要这份静默,抱持,而这个也许是更有力量的。


许多人,总认为自己尽了全力说道理,然后对方就是不听,肯定就是对方的原因了。其实很可能是我们陷入了说道理的误区。把“不听”当做简单的阻抗,会让我们陷入对对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无望之中,而且丧失了自己能使情况发生转变的主动权。当我们回归到自己的身上,好好反思,是我们做了什么,才让对方如此阻抗,如此听不进去,我们会发现许多生机,也许一个新局面就此产生。




那么对关耳而言,什么才是对她而言有用的道理呢?


希望你也能告诉我。


沟通笔记系列  延伸阅读

再好的情谊也经不起“挑拨”

多少人情毁于“双重关系”

能打电话就别发微信

长按二维码,任意打赏作者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近期关注:要事第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Iris

转载&投稿 | QQ:2833628802 或 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pr@qq.com


近期活动:

心灵聚会 | 人际关系解析第2话:读懂依恋类型,读懂ta的心

心理师成长|一杯咖啡结构式团体咨询读书会招募

咨询师成长 | 上海认知行为与正念认知疗法读书会招募

咨询师成长 | 上海婚恋两性情感咨询读书会招募


加入一杯咖啡心理成长研修组,一起就沟通、婚恋话题进行讨论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